基於我對文學的愛好及對國際筆會的榮譽感,自當選會長以來,積極開展會務,渴望可以擦亮筆會的金字招牌,同時亦為本港的文學盡獻棉力。但是,萬料不到,這卻是我的惡夢的開始。
2011年8月28日,我當選為會長,9月向倫敦總會交會費。
2011年9月,我交了會費,仔細看收據,竟然看到收據的抬頭人不是我,收據的會名亦不是本會,於是,我翻查2008年到中南美洲開會,我親自繳會費的收據,竟然,和我現在的這張收據如出一徹。換言之,本會的名稱、會長的名字,甚至本會的通訊地址,皆非屬於本會。這表示,在本港,有另外一個筆會,以本會的名義與倫敦總會聯絡。於是,我再翻查資料,2007年2月,本會與倫敦總會作為合辦單位,所辦的文學研討會,清楚看到非本會的英文名稱,這一驚使我倒抽一口冷氣,我仔細的逐字逐行看,企圖能找到與本會有關的蛛絲馬跡訊息,幸好會長的名字,確是本會前任會長的名字。這一點,令我覺得事情還沒壞到極點,於是我致電給
秘書長詢問,他聽了也感震驚。
接下來的日子,我與祕書長共同為筆會的正名而奔波。我相約文學前輩吃飯,或親自登門拜訪賢達,求知筆會原委;但各說各話,各持己見,有人甚至表示他的屬會才為正統國際筆會云云。
期間,幾度想放棄爭取本會正名的意願,因為,我發現本會在香港社團註冊處,已於2007年3月被註銷了,換句話說,本會在香港是一個不存在的團體,而在倫敦總會的情況是已經被他會偷梁轉柱,給移走了。
雖然茫然無助,同時也滋生要本會起死回生的願望,我要爭取重返倫敦總會的決心,在爭取過程中,向香港社團註冊登記處,遞過三次申請書,並前往香港社團登記處查大簿,兩大本簿密密麻麻的社團名稱,我和祕書長竟然看不到本會的名稱,竟然看到有兩個筆會與我會的名稱相似!難怪,社團登記處第一封拒絕本會申請登記的理由,是本港已有幾個筆會名稱相同,是故關於本會的申請不被接納。
曾經請教過幾位朋友,其中一位是林建強先生,感謝他為本會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我必須先到倫敦總會,得到總會的確認書,經確認本會的正統身份後,再返港爭取復會。於是我帶了一箱的資料,登上了倫敦總會的辦事處,當他們看過資料後,告訴我,相信我會的歷史性和合法性,但他們還需要一些佐證。於是,我無功而返。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如斯過去,漫長的等待中,總會理事楊煉先生和資深老作家許之遠先生寄出數封詞真意切的信,向總會陳述本會合法地位。
在千呼萬盼下,我等來總會的答覆是,他們正在詢問香港另一筆會:「香港有位女士自稱是國際筆會一份子,這怎麼回事?」原來總會需要另一筆會的解釋。雖然,我覺得既委屈又無奈,但在無計可施情况下,只好耐著性子等待。又過了一段時日,我開始擔心,若另一筆會採取不回應態度,是否我會就漫無止境的耗下去?
我抱持「有志者事竟成」的毅念,鍥而不捨的緊密聯繫,不斷補繳給總會要求追加的輔助證明文件,終於在2012年2月14日情人節晚上(香港時間)
,我收到總會的確認書,數日後也收到香港社團註冊處批准復會的証明書。
今天本會將進入六十周年,寄望大家群策群力,辦好一場文學盛宴,紀念筆會一甲子的歲月。本會在龐森理事的努力下,終於成立了網站,希望文友踴躍投稿。
2014年 會長的話
時光飛逝,不覺已擔任會長兩年半了,我由最初對本會
的認知可說不多,到今天對本會歷史已有全面的瞭解,由於本會是一個老字號的作家組織,在五十九年前,已網羅了很多近代知名學者、作家及文化人成為會員,是國際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文學團體,所以,近十年來有
某些人以偷樑轉柱的方式盜用本會之名,令社會對本會之名稱、歷史、會徽及會員名冊有所混淆,本會為此深表遺憾。
接著,我想對2011年「會長的話」提及所謂「不是本會的會名
」之事,有以下修訂:
1. 本會1955年創會之英文名稱為The
Hong Kong Chinese P.E.N.
Centre,由於後來有Hong Kong
English-Speaking PEN
Center之成立,當時兩個分會皆隸屬於倫敦總會,為與中文筆會之名稱有別,故改名為Hong
Kong Chinese-Speaking
PEN
Center,經查證,確是本會曾使用之英文名稱。
2. 2007年2月在新界西貢與Sydney
PEN及獨立中文筆會合辦「國際筆會亞太地區會議」,當時用的英文名稱就是Hong
Kong Chinese-Speaking
PEN Center。
3. 2010至2011年我曾經加入與本會名稱有一字之差的文學團體,經我研判後,相信該團體並不隸屬於國際筆會,故此退會。
4. 我於2011年與總會表達本屆理事會之意願,希望總會批准回復本會創會之英文名稱,總會於2014年2月25日已以公函確認。
以下是國際筆會來函之信封

以下是國際筆會之來函

|

廖書蘭會長親往倫敦總會,陳述本會的合法地位,與國際筆會總會執行秘書主任、理事及獄中作家主任委員會面

2012年前會長余玉書先生撰文:「故『國際
筆會』的金漆招牌,絶不能魚目混珠,會員多寡,有沒有活動又是另一回事,閒說香港中國筆會重組,但願年輕的後繼者能繼承『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精神。」
1980年2月12日華僑日報報導本會消息


2007年2月2-5日,本會與倫敦總會合辦文學研討會2007
International PEN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2007年總會前會長格魯沙和藝術發展局文學組前主席寒山碧及本會前會長喻舲居和余光中及筆者的合照。